中央纪委大规模公开选调处科级干部

第五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

同时,劝导违规停放车辆规范停车,对僵尸车及时进行登记清运隆阳区永昌街道红庙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驻站社工来自保山学院成立的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的理念是助人自助,服务社会,宗旨是关爱、尊重、保护、成长。

中央纪委大规模公开选调处科级干部

[孔宪云]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赵晓东。本报讯近日,省级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建设在隆阳区永昌街道红庙社区揭牌成立,成为全省9个试点之一。社会工作服务站主要职能职责是围绕民政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服务,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困境儿童、基层社区治理、社会事务、易地搬迁困难群众融入等领域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旨在突出社工专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共同融合发力,进而更好地解决基层矛盾问题、更高质量的服务群众,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广大居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了确保特大桥能够按期完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目前特大桥正在进行桥面铺装最后一道工序。腾猴高速公路全长52.01公里,建成以后将大大改善原来的交通条件,腾冲到猴桥口岸的时间将缩短一半。

近日,记者从腾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了解到,腾猴高速公路目前已经完成整个工程的96%,即将建成。槟榔江特大桥是腾猴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由预制T梁+连续钢构组成,主跨跨径为100m+180m+100m,全桥总长814m,最高墩柱88m,加上承台和钢构节段的高度,离地最高位置为104m。报告会上,来自全市新闻战线的8名记者编辑代表,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四力教育,真情讲述一线采访经历和感受,每一个故事都是全市新闻工作者不惧考验和挑战,用镜头和文字振奋精神、传播温暖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保山日报社记者在讲《周末故事》 范南丹摄11月8日,保山市新闻界庆祝第21个记者节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会在市广播电视台1000综艺演播厅举行培训结束后,昆明市、德宏州、大理州、文山州等州市从事文稿写作的工作人员与培训教师进行了视频交流。[王克强]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我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在保山分会场参加培训。

11月6日,省委办公厅以视频形式举行党办业务专题培训,省委办公厅文稿处相关负责人对文稿起草工作作专题辅导。培训围绕文稿写作的一二三四五六主题,结合文稿写作的实践与体会,对文稿写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两得三谁四性五戒六能,以及文稿写作的四重境界等内容进行了培训

中央纪委大规模公开选调处科级干部

此次签约标志着腾龙一体化发展走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2018年2月,龙陵县引进北汽集团、长春皓月集团,实施龙陵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稳定脱贫项目,打造肉牛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力争将龙陵打造成为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绿色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龙陵县与腾冲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温泉资源、旅游资源、抗战文化、康养文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此次合作签约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腾龙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也是补齐肉牛产业链、做强龙头、做大产业的现实需要。(周青 侯云鹏)来源:龙陵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李美兰。

下一步,签约三方将精诚合作、携手共进、共建共荣,重点在能繁母牛引进、养殖技术培训、牛舍租赁、育肥牛定向收购等方面充分开展合作,并进一步协商建立促进肉牛产业一二三产良性互补、取长补短、协同发展的定期会商机制、长效合作机制等,推进肉牛产业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把腾龙一体化发展做实,推动两市县发展的更快更好。目前,龙陵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做了产业规划布局,引进了很具实力的东方皓月公司,项目建设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为贯彻落实保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充分合理开发利用龙陵县、腾冲市两地资源,实现产业发展壮大、群众增收致富。11月6日下午,龙陵县、腾冲市、云南东方皓月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着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互赢的原则,在龙陵县举行了签约仪式。

截至2019年底,龙陵县肉牛养殖农户达18649户,年存栏6.9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3.5万头),出栏3万头,牛肉产量6181.2吨,实现肉牛产值2亿元。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主要规划建设1条年屠宰30万头肉牛的屠宰生产线,1个5万吨熟食加工厂,1个1000吨生物制品厂,1个30万张皮革加工厂,1个20万吨反刍饲料加工厂,1个活畜交易市场,5个万亩连片的生态牧场,5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云岭牛、西门塔尔牛等良种繁育场,以及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电子交易平台、特色小镇等子项目

中央纪委大规模公开选调处科级干部

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杨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全市政府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民法典》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民法典》各项新规定新精神新要求贯穿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要依法开展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自觉将《民法典》的规定运用到政府工作中,推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法治化,为推动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杨临宏从什么是《民法典》、《民法典》的功能和意义、《民法典》的基本结构及亮点等方面对《民法典》作了生动具体、全面透彻的解读。要带头深入开展《民法典》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网络的七进宣讲活动,推动《民法典》进千家、入万户,推动全社会形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会议强调,要把实施《民法典》作为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动政府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要严格对照《民法典》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会议邀请云南省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杨临宏为大家作《民法典》宣讲。

副市长杜春强、王文生、杨东伟,不是中共党员的副市长宋光兴,市政府秘书长庄宇出席会议。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11月5日,市政府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9次集中学习暨《民法典》宣讲报告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全面加快法治保山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级牵头部门研究制定了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工作的九进方案。

目前,全市13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个村寨和1个小镇被命名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突出特色,创建工作呈示范效应紧紧围绕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市情,我市着力突出边境特色、宜居环境、民族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优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示范点创建为统领,强化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的扶持发展、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工作,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中,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保山市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成立了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保山市情,进一步完善了创建指标体系,统一了创建思想和目标任务。《蹬窝啰》《草球乐》《挑箕乐》《金布朗》等文化精品项目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摘金夺银。接着,召开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迅速掀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热潮。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扩大宣传辐射面。

2013年以来,全市共整合各类资金10.5亿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182个。依法治理,民族团结成稳定基石我市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高度,认真落实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

尤其在今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界问题相互交织,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步,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着眼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多年来,我市未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长期保持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组织编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民族宗教知识及政策法规读本》《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材料汇编》等学习宣传材料,并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着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着眼红色边境凸显党的制度优势。每年化解民族宗教矛盾纠纷20多起。和顺、象达等都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保山市紧紧围绕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的目标,通过多形式的交流活动,增强中华民族的乡情、亲情,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些特色亮点为全市创建工作作出了引领和示范,也是向外推介边疆、民族、山区、美丽保山的亮丽名片。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多渠道、全方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好民族团结之声、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

认定74所学校为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潞江镇从岗小学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代表人士机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的特殊作用。

围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实施,重点打造了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黑泥塘村(傈僳族)、赧浒村(傣族)、银杏村(汉族)等一大批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坚持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在猴桥、滇滩、明光、木城等乡镇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切实让国旗、党旗飘红在边境一线。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